【網上營銷】2023 年 6 大社交媒體營銷趨勢你要知

2023 Jan 31

 2023 年了,社交媒體的威力一再拓展,想將線上業務藍圖繼續擴大,6大重點趨勢預測及更新你要知!內容趨勢不再單一圖片化,而是更講求真實性、社群主導和 沉浸式體驗 。 即睇6大更新及趨勢如何助品牌快人一步,部署好2023社交媒體營銷方向!
 

1. 人工智能將取代「你」!

來到2023年人工智能已經可以自動執行某些工作,如起草文案或圖片。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能隨著時間接觸到更多數據從而不斷改進及強化。 數位營銷來說,對話式營銷引伸出的產品如聊天機械人(ChatBot)和Whatsapp API等。能讓企業或品牌應用人工智能到行銷層面,透過AI機械人提高客戶參與度、改善客戶體驗來增加轉化收入。
 

2. 全屏幕化內容

雖然抖音的爆紅及繁盛已不是新鮮事,但這個國民社交平台對其他平台運作方式的影響仍然存在。 我們將期待在這年看到更多 9:16垂直內容 出現。除了 Instagram Reels 早前的效仿外,現在的YouTube Shorts 和 Facebook 也一樣; 在 Facebook 上,垂直視頻的觀看完成率比水平視頻高 90%!而YouTube 也正在試用一項新功能,將視頻廣告重新格式化為垂直播放。隨著越來越多平台支持 9:16 ,相同的內容可以跨平台不斷重新使用,有利於轉換率。
 

3. 元宇宙 x 遊戲 Gaming — 社交媒體營銷新寵兒 

若你曾幾何時也玩過 Candy Crush 或 Wordle,那麼你就是正式的遊戲玩家了!到了 2023 年,你也許不會猜到電話遊戲內的廣告估算將達到 1760 萬美元!許多科技公司和奢侈品牌也在加倍投資在遊戲開發項目之中,如 Netflix 將擴大其業務範圍,在芬蘭首都建立其第一個內部視頻遊戲工作室。 此外,不少奢侈品牌將大幅使用元宇宙(Metaverse) 作為品牌宣傳的一種方式,以連接虛擬現實與真實生活的差距。


4. 疫後線上線下互動體驗全面啓動!

過去單一電商的購物模式,都將漸漸被淘汰,因為當前消費者最希望的,是如AR 、 VR 為主軸的「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就是讓用戶能完全沉浸在某種情境中的360度新體驗。藉由 AR 、 VR 或 MR 等數位技術,打造虛擬現實的情境,讓用家完全投入,產生連結及共鳴。
 

5. 用戶生成內容 (UGC) 及納米網紅新時代 

納米網紅(少於 1 萬名追隨者的人)和用戶生成內容 (UGC) 的潮流持續燃燒!納米網紅已經成功佔據90%的網紅營銷活動 。 可信程度更每況愈上, InstagramReels 、 YouTubeShorts  和國內的抖音、小紅書等等盡是網紅基地,它們將您的品牌與目標受眾直接聯繫起來,直接進入目標市場。 這也意味著品牌方不必在單一次活動上花費大量金錢。而用戶生成內容 (UGC) 也正在慢慢成為核心內容, 這種原創性高的營銷工具和真正的潛在消費者建立了直接關係,從而培養了客戶對品牌的忠誠。


6. 聲音社群平台崛起

越來越多社交媒體平台轉向著重短片及聲音內容,Facebook 有語音反應工具,Twitter 有語音推文和 Twitter Spaces。 LinkedIn 亦有音頻活動。 不知不覺,聲音或音頻在社交媒體中的作用正迅速發生變化。想從小做起,可嘗試以熱門音頻來改善你的 Instagram Reels 策略,以追求更高的帖文參與度(Engagement ) 和更廣泛的觸及率(Impressions) 。
 

正為2023年數碼營銷想辦法?

Madcradle Online 擁逾16年綜合性數碼營銷經驗,在香港、國內、台灣均有專業營銷顧問團隊,協助企業在Social Media、Performance Marketing以及各個數位營銷的範略設計適切的解決方案, 擅長針對中國內地的策略化市場推廣,替各個企業發掘潛在內地客戶及孕育生意。


了解整合營銷服務

留意更多網上營銷資訊及最新消息

【營銷資訊】Threads廣告功能正式登場!
2025 Apr 28
Meta最近宣布,Threads的廣告功能已擴展至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全球市場,這一舉措將加劇Threads與X兩大平台的競爭。合資格廣告商可通過廣告代理商使用Threads的廣告功能及顯示位置篩選工具,這些工具預設於Advantage+或手動版位廣告中。今年初,Threads已在美國和日本市場進行廣告功能測試,結果顯示精準定位的廣告能有效提升品牌互動率。Instagram負責人Adam Mosseri在Threads上表示,廣告將更廣泛地出現在平台上,以提升用戶整體體驗,並將持續收集用戶意見。
【講座回顧】五一黃金周專題講座:內地網紅營銷與高鐵12306廣告策略
2025 Mar 27
講座中,Madcradle Online的國內營銷負責人Wyman分享了有關訪港旅客數據,內地訪港遊客仍佔76%之多。雖然國內旅客對出行消費變得審慎,但對於香港的醫療、藥品、保健品和銀行金融業仍然保持著信任與偏好。許多旅客在出行前積極透過小紅書尋找相關資訊,並利用中國鐵路12306線上票務平台進行訂票訪港。 我們也很榮幸邀請到12306的獨家代理商的Seanan,分享針對黃金周的促銷活動與策略。特別針對銀行金融和零售業,Seanan介紹了多項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品牌,包括零售、銀行金融業和醫療服務,已經在12306上投放廣告,準備在黃金周期間吸引內地遊客的目光。
【營銷資訊】BUD專項基金與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的優化措施
2025 Mar 18
繼創新科技署日前宣布停止接受「科技券」(TVP)的申請後,工業貿易署於3月13日宣布,針對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以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EMF)推出優化措施,以更聚焦和可持續的方式支援中小企業。新措施自3月14日零時起適用於接獲的申請。
【活動回顧】中國消費品博覽會(CCF)啟動
2025 Mar 10
中國消費品博覽會(CCF)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啟動!這是一個展示中國品牌、推廣優質消費品的重要平台,也是企業家們交流合作的絕佳機會。此次博覽會聚焦於消費品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參展。展出規模達到100,000平方米,參展品牌超過5000個,吸引超過80,000位專業參加者和1200間參展企業。展會期間還舉行多場主題論壇和活動,為行業深度交流提供機會。我們的Vizz Digital Group 域思集團總監Luke Chu以香港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協會(Hong Kong Internet & Ecommerce Association)主席的身份受邀出席了「中國品牌出海」的研討會。
【營銷資訊】2025 - 26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政府對企業的資助計劃
2025 Mar 3
在2025 - 26 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BUD專項基金」和「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的資金注入、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援、推動電子商務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吸引國際文化藝術活動,以及支持智能製造和創新科技的生態系統建設。企業若能充分利用這些資助機會,將能更有效地應對市場挑戰,實現升級與轉型。為此,我們特設的中小企支援小組提供免費諮詢服務,協助企業評估網上推廣資助基金的申請資格。我們幫助企業掌握各種資助計劃,並根據需求制定網上推廣策略,包括搜尋引擎廣告、橫額廣告、影片廣告、社交媒體推廣以及網站和網上商店設計等,助您在香港、中國內地及亞太地區尋找更多商機,獲得最大的廣告回報。
【?? 創意 ✕ 互動體驗 ✕ 小紅書數據分析】智能營銷講座圓滿結束!感謝每一位親臨現場參與的客戶朋友!
2025 Feb 27
此次講座由Madcradle Online與我們集團Vizz Digital Group旗下的Mosaic、MGV Innovation強強強聯手,深入淺出地分享了2025年AI創意生成工具及作品、如何將AI元素融入互動體驗、利用AI數據分析優化小紅書內容營銷及篩選網紅等。講者Justin 、Sandra和Wyman均透過一個個真實且成功的案例,分享各自在 #AI營銷領域 的探索與心得,讓大家對如何將AI融入營銷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營銷資訊】2025 - 26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經濟穩定增長與創新科技產業的重點發展
2025 Feb 26
在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同時憑藉啟德體育園正式開幕、重點企業的進駐以及一系列推動經濟加速發展和吸引更多旅客來港的盛事活動,企業可及時調整自身的營銷策略,緊緊抓住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消費升級機遇。品牌亦可透過盛事活動,加大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的力度,通過舉辦線上及線下的體驗活動、投放網上廣告、開發新平台如小紅書、Threads、12306高鐵廣告,及透過網紅推廣,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以及更多旅客來港,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從而擴大市場佔有率。
【營銷資訊】Instagram即將推出Edits應用程式 測試新AI功能
2025 Feb 11
隨著TikTok在美國的形勢,Instagram似乎努力吸引TikTok使用者,並計劃推出新影片編輯應用程式—Edits。 Edits提供類似CapCut的功能,並成為IG生態系統中的影片創作與編輯平台。Instagram已率先公佈一些即將推出的生成功能,包括AI生成的背景編輯和靜態影像動畫功能等。
【營銷資訊】AI時代下的品牌互動
2025 Jan 22
早前Meta計劃在其平台上推出「AI用戶」(AI Profile)🤖,這些虛擬角色能夠建立個人檔案、發佈內容,並像真人一樣與其他用戶互動。這意味著用戶將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交流,為社交互動帶來新的可能性,同時帶來新風險。此舉及後引發了廣泛的批評,令人擔憂這種AI技術的影響,認為社交媒體上充斥著AI用戶會削弱人際間的真實互通連接。Meta更在反對聲浪加劇後急忙刪除其AI用戶。